|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个社会细胞也呈现不安全格局,针对家庭的犯罪侵害行为,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不断增多的发展态势中,尤其是以侵财性质的入室盗窃、抢劫等案件居多。在美国家庭安全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每年有200多万家庭遭受盗贼的洗劫,许多城市家庭被开锁技术盗窃概率已超过了39%,盗贼每年盗走35亿美元的财物。据我国公安部统计从95年至2000年止每年发生的盗窃案件百多万起,在其中,发生在居民住宅的占主案数的41.5%。由此可见,居民住宅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当看到,新形势下侵害家庭住宅案件的增多与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综合反映。我们知道,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刑事犯罪开始进入一个增长阶段,其中违法犯罪份子又将家庭作为作案的一个目标,这是有客观原因的,要真正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将侵害家庭的违法犯罪放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去研究。
首先,家庭居住条件的变化,使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邻居间的社会监督作用明显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正从棚户区或院落式居住向比较集中人楼房式,单元式居室发生,拔地而起的高楼,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位环境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由于现在新建的住宅内部一般都是单元建筑,以家庭为单位,设施配套,自成体系。虽然居住的得很近,但往来很少,邻里关系疏远“东家不问西家事,各人自扫门前雪”。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原来邻里之间经常发生的矛盾纠份大大减低,但同时邻居之间相互了解情况,平时互相关心和照顾这样一些有利于防范的因素也随之减少,邻里间的社会监督作用相对削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众多的居民中自然发生,开锁技术并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 其次,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规模在扩大,老的城区在改造,新建了许多居民住宅小区和房屋。不少新造的楼宇和居民住宅在强调美观,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建筑上的安全防范,致使许多建筑存在安全上的隐患和漏洞,影响了楼宇和居民住宅的防范功能。例如,底层围墙太矮,不法分子能够轻而易举地翻墙入室;一些楼房的下水管离窗口很近,给窍贼爬上滑下提供了可能;楼梯花窗与阳台间的距离较近,窍贼可以随意从楼梯旁的窗口处爬入任何一层楼,住房的门窗材料结构不结实,甚至连防盗门窗也无安全可言。很容易被盗贼在短时间内破坏后入室作案。在居民家门前没有安装照明路灯,…… |
|